近日,某造船厂内6艘903A型补给舰同框建造的画面引发全网热议。 这一罕见场景背后,是中国海军远洋保障体系的重大升级——但为何选择批量建造2万吨级“过气型号”,而非更先进的4万吨级901A型? 真相远非“省钱”二字能概括。
补给舰的“阶级分化”:901A与903A的战场分工
当航母战斗群以25节高速驰骋大洋时,901A型补给舰是唯一能跟上的“专属管家”。 它满载5万吨物资,7个补给门架同时作业,单次可输送2.5万吨燃油,专为核动力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群设计。 然而其造价高达6.5亿美元,相当于两艘903A的成本,且年产能仅1艘。
相比之下,903A型被称为“大驱奶妈”:航速20节,满载2.3万吨,却能通过横向、纵向、垂直、靠帮、锚地五种补给方式,在5级海况下为4-6艘驱护舰提供45天持续保障。骆马湖舰曾在中俄联演中单日完成两艘驱逐舰燃油淡水补给,其“两舷三向四站”系统甚至被专家评价“技术指标达到四万吨级标准”。
驱护舰暴增背后的硬需求
当前海军面临的核心矛盾是:052D驱逐舰现役30艘、054A护卫舰40艘、055大驱多批次建造,而903系列补给舰仅9艘。 按1艘903A保障1个驱护编队计算,现有数量连轮换都捉襟见肘。
典型案例是近期055编队环绕澳大利亚行动。 伴随的903A“微山湖号”全程提供燃油弹药,而类似任务正以每月3-4次的频率增加。 更关键的是,驱护舰常分散执行亚丁湾护航、南海战备、远洋训练等任务,无法像航母编队那样集中补给——这正是903A批量建造的逻辑根基。
美国教训:33艘巨舰为何仍租民船?
美军拥有33艘4万吨级补给舰,却在2024年多次征用民船输油。 其根源在于“全球部署”模式下,舰队需同时应对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等多区域任务,导致补给链拉长。
中国海军虽无全球基地,但印太海域的特殊性更需精准配置:航母编队由901A专属保障,而占舰队规模80%的驱护舰则依赖903A网络化补给。 二者形成“航母吃小灶,驱护吃食堂”的二级体系,避免资源错配。
船厂的真相:903A为何能“下饺子”
在芜湖某造船厂,6艘903A分段同步合拢的场景印证了三个事实:全柴动力系统已实现模块化量产,单舰建造周期压缩至8个月;干液货舱隔板设计兼容弹药与燃油混装,降低改造海警舰的成本;双机库支持直-8直升机,使垂直补给效率提升40%。
而901A的建造瓶颈在于动力系统——其燃气轮机需与055大驱争抢产能。当船厂正全力保障004型核航母下水时,性价比更高的903A自然成为补位首选。
隐忧:901A仅2艘的航母困局
尽管903A批量建造缓解了驱护舰队压力,但航母群保障仍存隐患。 山东舰编队含1艘055、2艘052D、2艘054A及核潜艇,单次任务耗油超8000吨——唯有901A能支撑此类消耗。
现实是:三艘现役航母(含福建舰)加两艘075两攻舰,至少需要5艘901A形成“三班倒”执勤。 而当前仅2艘服役,第三艘刚舾装完毕。 这解释了为何骆马湖舰等903A常被临时抽调支援两栖群,导致驱护编队补给线紧绷。
海警的“截胡”可能性
网络照片显示新舰沿用海军灰涂装,但这可能是建造标准流程。军事分析认为,部分903A将改装海警版:拆除弹药补给模块,扩充淡水舱至2000吨,加装高压水炮基座。 如此改造后,其能在南沙海域持续巡逻60天,压制对方百吨级巡逻艇。
当海军与海警共享同一供应链,903A的规模效应将进一步放大——这才是6舰同框最耐人寻味的伏笔。
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