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9年,隋朝灭掉南陈后约一个半月,南陈的最后一任皇帝,陈叔宝,带着他的后宫、王公、百官从建康被押解至长安。那时的场面可以说极为壮观,《资治通鉴》有记载:“路途漫长,五百里之内,车队如潮,络绎不绝。” 隋文帝杨坚特地调派了长安的士民修缮房舍,专门为这些被征服的南陈贵族提供一个临时的栖身之地。虽然这些人暂时安顿下来了,但毕竟这是暂时的,他们的未来仍需决定。
对于南陈皇族的安置,细节有不同的安排。以乐昌公主为例,她被隋文帝赏赐给了在隋灭陈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隋行军元帅杨素。成为杨素的小妾之前,乐昌公主曾经嫁过人,而她的婚姻也是一段充满悲剧色彩的故事。
乐昌公主是南陈的公主,陈宣帝陈顼的亲生女儿,陈叔宝的妹妹,生来便注定与贵族的荣耀息息相关。她的美貌与才华都在南陈的贵族圈子中被推崇备至。她的婚姻生活最初是幸福的,她嫁给了南陈的一位才子徐德言,两人琴瑟和谐,感情深厚。可在那个战乱频仍的时代,公主和驸马的幸福注定是短暂的。
隋军尚未攻入建康城时,徐德言便预感到未来的不幸,他对乐昌公主激动地说道:“以君之才情与风姿,国破之际,必定会被赐给权臣之家。若有情未了,仍可寄托一丝希望,留下信物,日后有缘再见。” 他们的感情深厚,乐昌公主不仅容貌美丽、才华出众,且身份尊贵,这样的她在国家灭亡后,几乎注定要被重新安置到权臣之家。而徐德言则希望两人即便分开,也能在某一天相见,留下一个信物,以此保持心中的一线希望。
展开剩余69%徐德言遂将一面镜子折成两半,一半留给自己,另一半赠予乐昌公主。他说:“若日后在集市相遇,你可用这半块镜子,我定会找到你,带着希望再见。” 每年正月十五,乐昌公主便派人将那半块镜子高价出售,尽管镜子的价钱远超其实际价值,没人愿意购买,只是为了吸引徐德言的到来。
果然,经过数年辗转,徐德言终于在正月十五时,来到了京城。他找到乐昌公主的阉奴,买下了那半块镜子,并请阉奴到自己住所,设宴款待。阉奴看着镜子合起来的样子,惊愕不已,而徐德言却没有直接告诉阉奴他们的故事,只是写下了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影,空馀明月辉。” 他让阉奴将这首诗和合上的镜子带回乐昌公主那里。
乐昌公主在看到镜子和诗之后,内心无比激动,终于知道了徐德言还活着,并且来找她了。然而,激动过后,悲伤也随之而来。她虽然渴望与徐德言重逢,但她已不再是自由的女子,而是杨素的妾室,身不由己。她知道,尽管心中有着深深的眷恋,但两人的重逢已经没有可能。
乐昌公主因此心情沉重,食不下咽,夜不能寐,精神日渐消瘦。杨素察觉到她的变化,心生怜惜,便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乐昌公主在杨素的劝慰下,终于吐露了与徐德言的往事。杨素深为感动,没想到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的情感仍如此深厚。他明白,即使有众多美人,但如此真挚的爱情实属难得。
杨素本身并非极度占有欲强的人,他反而希望成全这段情感,便决定为他们提供一个团圆的机会。他召来徐德言,希望他能进入府中,见乐昌公主一面。徐德言原以为自己将会遭到杨素的惩罚,抱着必死之心前来,却未曾想,杨素不仅没有加害于他,反而设宴招待两人共进晚餐。宴后,杨素送他们离开,还贴心地赠送了衣物,帮他们顺利回到江南,过上了隐居生活。
临别时,乐昌公主感动得泪流满面,但也作了一首离别诗:“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在这一切的背后,杨素默默站在旁边,微笑着目送他们离去。乐昌公主和徐德言的再度团聚,演绎了一段破镜重圆的传奇,成为后世传颂的爱情佳话。
这段故事成为了“破镜重圆”成语的来源。人们常说破镜难以重圆,然而,真正能否重圆,还需看双方的决心与付出。正如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他们的经历无疑坎坷不已,一个是亡国的公主,命运被他人主宰;另一个是失去了家园的驸马,背负着沉重的痛苦。但即便如此,他们依旧忠于彼此,依旧渴望重逢。正是因为有了杨素的成全,他们才得以再度团聚,过上平凡却幸福的生活。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