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裴霓裳
12岁的悠悠(化名)佩戴角膜塑形镜已有一年半,然而她的近视度数却仍在快速加深。就医检查才发现,问题根源在于镜片光学区太大——控制近视的离焦环直径过大,超过了视网膜离焦敏感区,导致防控效果不佳。
2023年5月,当时10岁的悠悠被检查出近视200度。为了控制近视发展,母亲带她在医院验配了角膜塑形镜。然而,半年后复查显示,悠悠的眼轴仍在持续增长。医生随即调整方案,联合使用了0.01%阿托品滴眼液进行防控。遗憾的是,后续复查表明,悠悠的眼轴增长速度并未因此减缓。至去年11月复查时,其右眼眼轴增长了0.33毫米,左眼眼轴增长更是达到0.56毫米。
经多方咨询,悠悠的母亲带她前往湖北爱尔眼科医院就诊。该院视光专科主治医师江露为悠悠进行了详细检查。检查发现,悠悠夜间佩戴角膜塑形镜后,裸眼视力虽能达到1.0,但角膜地形图却揭示了关键问题:镜片形成的治疗区面积过大,其控制近视的离焦信号超出了视网膜离焦敏感区。这正是导致镜片未能有效延缓眼轴增长、控制近视加深的主要原因。
针对这一情况,江露医生为悠悠重新验配了角膜塑形镜。新镜片采用了基弧区非球面设计、缩小光学区、抬高反转弧等个性化参数调整方案,核心目的在于增加入瞳有效离焦量和离焦面积,以提升近视控制效果。
悠悠规范佩戴新的角膜塑形镜,每3个月定期检查,眼轴均未增加。8月23日复查结果显示,其右眼眼轴回退了0.05毫米,左眼眼轴0增长,这与之前一年半内眼轴显著增长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江露医生解释,验配角膜塑形镜需要视光医生及验配师综合评估患者的近视进展风险,并考虑近视度数、角膜形态、角膜离心率、角膜矢高、泪液质量、眼睑压力等多种眼部参数。想达到最好的角膜塑形和近视控制效果都须经过验配师的个性化设计,不同设计方案生产出来的镜片是完全不一样的,近视控制的效果也截然不同。然而,若镜片设计不合理或者未做到个性化验配,不仅可能导致视力不佳、角膜受损,还会导致眼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她提醒家长,角膜塑形镜验配后的定期复查十分关键,佩戴过程中如果出现视物模糊、眼红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戴并就医检查。日常还应督促孩子避免揉眼、熬夜等不良行为,保持每天2小时以上户外活动。
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