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战斗中缴获了20门“重炮”!傅作义的第35军火力到底怎么样?
大家明白,国民党军队中除了中央军,还有许多地方部队,比如东北军、西北军、晋绥军、川军、桂军、滇军等。
这些地方部队的来源和组织方式各不相同。有的部队结构紧密,像一个整体;而有的则较为松散。有的部队有自己的固定驻地,而有的则经常变动位置。
通常每个军队里都有战斗力很强的部队,甚至可以说是非常有代表性的;比如广西军队的第7军和云南军队的第60军。
在晋绥军的队伍里,第35军是最出色的部队之一;后来,当这支部队独立出来形成绥军时,它自然就成了绥军中的佼佼者。
傅作义的绥军系统,人们常说他们擅长防守,但实际上他们更擅长进攻,尤其是喜欢长途奔袭。
长途行军最适合用骑兵和汽车,所以第35军在最初组建时就设立了骑兵部队,并配备了少量汽车。
由于无法完全实现汽车化和骑兵化,多数情况下还是需要徒步前进。因此,傅作义非常重视步兵的训练,确保他们能够应对高强度的行军任务。
抗战胜利后,老蒋把几百辆美国汽车组成的辎重汽车第1团交给傅作义指挥,这样一来,第35军就拥有了整建制的汽车化行军能力。
汽车化行军大大提升了第35军的机动能力,那么该军的重火力状况如何呢?
根据当时的国民党军队装备规定,军一级单位通常会配备榴弹炮营或野炮营,而师一级单位则配备山炮营。
这听起来像是理想的状态,但实际上,即便是中央军的嫡系部队,也未必能全部配齐。
对于第35军来说,尽管它是傅作义的直属部队,但毕竟还是属于非主力部队,因此在重型武器的配备上可能没有达到最佳状态。
我们现在还找不到第35军当时的具体实力数据,但是知道第35军主力被歼灭后缴获的武器数量。我们可以用这部分数据来讨论。
在新保安战役中,我们俘获了3门榴弹炮、9门野炮、8门山炮;还有3门战防炮、3门平射炮和1门步兵炮。
在绥军中,战防炮、平射炮和步兵炮虽然也算不错的武器,可以说是重火力的一部分,但严格说来,它们并不算是真正的“大炮”。
在大炮、野炮和山炮中,一共缴获了398门,总共20门。
通过仔细研究这些大炮的结构,我们可以大致了解第35军当时的重型火力情况。
首先,咱们来看看三门榴弹炮,这可是一点儿不简单。因为这些炮是美式的105毫米榴弹炮,老蒋给傅作义的炮也不多。
在涞水战役期间,第35军的军长鲁英麟因为几门炮一度丢失,这成为了他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这几门美式榴弹炮极其关键,原本只是连级装备,但傅作义却破格提升到军级炮营的配置,实际上只有3门炮。
除了榴弹炮,那9门野炮可真是 standout 了。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第35军本身并没有配备野炮,这9门野炮是在他们到达张家口后,顺便从独立野炮营带过来的。
按照当时的规矩,一个野炮营应该配备12门火炮。新保安的野炮营带了9门,张家口的战斗结束后又获得了4门。
因此,这个独立野炮营大概有13门炮,稍微超出编制数量;全部带走显得不太合理,所以给张家口那边留下了4门炮一个连;随着两边战斗的结束,这13门野炮都被缴获了。
而缴获的山炮共有8门,很显然这是两个每连有4门山炮的连队。
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